诗:周旋于虚实之间
——寒室诗话之六耿林莽
一
诗不是新闻,不必过分追逐时间的车轮,却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。要能够穿透历史的坚壁,不被那岁月的尘沙掩埋。
二
有的诗即兴而生,灵感的火花闪之于瞬间,稍纵即逝。
有的诗如种子深埋,经长久蕴蓄才萌出诗芽。
艾青躺在他保姆怀中是幼小孩童,写出《大堰河———我的保姆》 是二十年之后了。
冷却、积淀、提炼、升华; 诗的孕育期往往超过一个婴儿的十月怀胎。
三
清朝诗论家吴乔对诗的虚实关系有巧妙阐述: “意喻之米,文喻之炊而为饭,诗喻之酿而为酒。”
从生活之实到报道之真,如以米煮饭,“不变米形”; 从生活到诗,似米酿为酒,“形质尽变”矣。
四
李白的“白发三千丈”,如改为纪实的“白发五寸长”,诗味尽失了。
五
将思想感情净化,升华,如结一层冰,水在冰下流。这样的诗往往更冷隽,凝重,深沉。
六
诗人是蚕,吃的是桑叶,吐出的是丝。不,是诗。
当然要食而化之,青青的桑叶化为洁白、闪光的丝。
食而不化便发生肠梗阻,那些太实的痞块引起胃下垂。于是,吐不出一根丝,只能分泌出一粒粒的“便”。
七
诗人将来之于生活的各种素材、思绪、意象放在艺术的搅拌机里搅拌,然后又像抽丝那样一条条抽出来,织成条理清晰而又艳美多姿的图形; 诗由此产生。
八
一棵树在水中的倒影,不是直线,而是曲线。这便是变形,由实而虚了。
九
有实有虚,虚实结合,得之于实,出之以虚。“舍真实而求虚幻,厌切近而慕阔远”,也许恰是诗中虚实关系的概括说明。